l 二级经济师l 注册咨询工程师l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l 学习型组织创建导师l 西北大学工商 管理硕士l 组织运营与生产管理专家l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(CMC)l 广东省管理咨询协会会员l 西安交通大学特聘实战...[详细]
课程时间
1天
课程形式
讲授法、现场研讨法、体验互动法、视频教学法等
课程纲要
破冰游戏:三国演义
引言: 互联网思维+物联网技术和电力应用
第一篇、电力行业面临挑战
1 电改带给我们的挑战
1、售电放开原则基本敲定
A、国电电力的售电方向
B、广东的售电公司
C、汕头的供电所调整
D、石嘴山的供电所营销
2、矛盾争议最大在于
3、降低大工业用电价格
4、智能电网成套装备等智能技术和装备的运用
5、曾鸣等:售电侧改革引领新用电需求
1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,总体分为三个阶段
1、第一阶段国内互联
2、第二阶段洲内互联
3、第三阶段洲际互联
4、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
1 电力“十三五”规划面临的新形势、新问题
1、经济新常态给传统电力规划模式带来挑战
2、环境保护和碳减排将成为电力规划的硬约束
3、能源革命给电力规划思路带来深刻变革
A、能源消费革命
B、能源供给革命
C、能源技术革命
D、能源体制革命
E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战略
1 认识智能电网
1、智能电网的概念
2、智能电网对于电网人员工作习惯的改变
3、智能电网未来的趋势
4、智能电网对于供电所的影响
A、抢修班的智能化
B、营业班的智能化要求
C、仓库的智能化要求
D、办公室的智能化水平
1 物联网,互联网和电力发展
1、认识下物联网,互联网思维
2、互联网思维与电网发展
A、终端机的使用习惯于互联网思维
B、微信产生的缴费模式
C、文山公司引导产生的营销布局
3、物联网与电网发展
A、智能穿戴与电网安全
B、自动巡线与供电所
C、“U”型线材与供电所
物联网改变生活
1 五大方向把握体制性变革机会
1、关注具有竞争力,充分受益于发电侧竞争的电力运营商
2、关注电改对新能源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
3、短期应关注电改试点区域内的受益部门
4、关注拥有配电网资产的地方小电网公司
5、把握能源互联网长期发展趋势
A、110kV 蒙自智能变电站
B、配网自动化工程
C、故障抢修管理系统
D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
E、上海世博园电能质量监测
F、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新能源接入
G、漕溪能源转换储能设备
第二篇、认识下互联网+电网
1 最新解读
1、张海洋:互联网+电力=?
2、德国售电公司的互联网创新
3、123能源公司
4、售电侧的人民公社
1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
1、大概念
2、互联网大咖们的理解
3、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的思考
A、大数据的增值业务
B、习惯培养的小伙子
C、微信所长
1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
1、电网企业对“互联网+”的理解
2、“互联网+”在电力企业内的应用领域探索
A、“互联网+”在变电侧的探索
B、“互联网+”在配电侧的探索
C、“互联网+”在用电侧的探索--营销移动作业
D、“互联网+”在用电侧的探索--用户用能分析与智能用电
E、“互联网+”移动办公的探索
3、“互联网+”技术支撑分析
1 国外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经验
1、法国电力公司基于大数据的用电采集应用
2、电力大数据应用场景
1 我国售电公司的主要类型及与微网融合的趋势
1、中国售电公司母公司的主要类型
2、售电公司与微网的融合
3、未来之路:转型成为用电需求侧的多元化能源服务商
1 互联网+电力将带动十大产业链
1、这个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
2、催生一系列新的能源装备制造
3、产业链涉及到网络、通信、电力、储能、电力电子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技术的交叉融合
4、主产业链上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、储能产品生产企业
5、电力软件系统开发企业的上游企业
第三篇、电力发展新动态认识
1 破解电动汽车充电难题 “太原模式”惊艳全国
1、 的哥体验:充电方便经济合算
2、 充电桩全覆盖:国有企业扛大梁
3、 赢利模式:“充电桩+”大文章待破题
4、 国外电动车如何充电
1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储能技术及发展
1、 储能设备的外来
2、 各种储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
3、 我国储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
1 售电行业市场格局分析及前景预测
1、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
2、 中国已成立售电公司发展状况分析
3、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趋势分析
4、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前景预测
第四篇、认识形势,自我突破
1 热议电改9号文件
1、电改的重点
2、供给侧改革
3、“三放开”、“一独立”、“三强化”
4、交叉补贴未来发展方向
5、对供电所的影响
1 智慧型班组管理
1、加强技能的提升和运用
2、加大工作室的投入
3、自我技能要求梳理
4、完善自我技能
5、把握趋势
1 创新上的有效突破
1、创新思维的学习
2、创新技能的不断提升
A、无人机巡线
B、伞型保护
C、海藻泥
3、创新环境的改善
4、创新氛围的建立
第五篇、培训总结
1、Q&A
2、重点内容归总